小屁孩時所不能領略的David Fincher+現代人文明家所下的自我毀滅與探索+我的床頭電影櫃必然要擺進去的作品。
(看電影學英文時間: meyhem (n.)
1. the willful and unlawful crippling or mutilation of another person
2. violent and needless disturbance)
(簡單就十分搶眼的一張海報。Slogan也下的很鏗鏘有力,很配這經典的電影。)
(這張海報有點妙。對沒看過電影的人沒什麼,但對看過電影的人會覺得海報上這兩個人的表情應該要對調吧;尤其是Edward Norton那個表情,應該是美國X檔案 American History X裡的他!)
David Fincher一直是我的心頭好,從國中看的致命遊戲 The Game開始,第一次看電影看到喘不過氣來,那種黑色明快的迷人風格讓我從此上癮。
之後陸續追了火線追緝令 Se7en、戰慄空間 Panic Room、社群網戰 Social Network也都愛不釋手;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亦屬佳片,但我覺得是最不像他的片子;新片龍紋身的女孩 The Girl with the the Dragon Tatto聽說也很好看,但題材不太合我意所以就一直拖著。
儘管上面提到的都是他有名的作品,但提到David Fincher,不得不提到的他才氣縱橫、難以撼動的這部代表作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電影從現實出發,講述一名有著你我的縮影的一名平凡壓抑的上班族(Edward Norton 飾),他心懷幹意卻不得不認真工作、堆砌起像IKEA型錄理想的家(到底是自己的理想還是別人販售給你的理想)、燙的筆直的漿白襯衫卻也反映出他慘白無味的人生,看似一切都走在正道、應該快樂的人生,卻無法快樂起來,於是,他開始失眠、開始墮向那個他之前不曾看見的社會中不為人知的一隅。
他喬裝踏入了疾病團體諮詢會,發現在這裡每個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如此的真切,沒有偽裝和社會的價值觀所影響,他開始感到自在,嗅到了一些自己從小開始沒有嗅過的清新空氣,卻在遇到了同樣喬裝進入諮詢會的神秘女子Marla(Helena Bonham Carter 飾)又再度開始崩裂。
(我好愛Edward Norton這段的口白: I let go. Lost in oblivion. Dark and silent and complete. I found freedom. Losing all hope was freedom. 還有他起身後印在Bob衣服上的那個笑臉,太有意像也太美了! Classic!)
(Helena Bonham Carter好適合演這種神經質又神祕的角色(跟Tim Burton結婚也算天作之合了),跟她之後在王者之聲 The King's Speech沉穩的演出還真是判若兩人。)
用他人的淚水哀傷來體現自己的生活終究不是頓悟,終得自己想通才能真的對人生看破開懷,而帶著他領悟的是他在飛機上遇見的Tyler Durden(Brad Pitt 飾)。
Tyler粗獷、放蕩、狂野、離經叛道、不屌世俗規範、為自己用力的活,這些雖都是Jack所不能拋下的傳統價值觀,但是他仍在跟Tyler相處的過程中漸受影響;之後帶出的Fight Club的成立就是兩個人互相影響催化出的產物,電影本意絕不是宣揚暴力,而是要以最直接的方式來釋放那個壓抑許久的道德壓力。
(看到這劇照我突然想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裡的柯騰,若拿來跟Tyler比... ...恩... ...by the way(明顯想忽略剛剛的答案),Brad Pitt詮釋的Tyler Durden的六塊腹肌、人魚線、完美帥臉、放浪不羈,絕對是我們當代男人的role model無誤! )
你若問我為什麼要以打架這件事來呈現? 我會說,因為這是我們人類最被壓抑的本性。人類從上古時代的力氣大就是真理,到現在提倡世界各國都有志一同的提倡社會大同、譴責暴力,這是人類進化的軌跡,但不也是人類獸性的囚禁?
所以我們現代人換以其他的、合法的方式滿足我們的慾望,跟Jack一樣,我們累積財富、拼命購物來建構社會價值觀中理想的人生、渴望著狂野的性愛卻又在道德上看不慣別人的放縱歡愉、無法傷害別人我們只能傷害自己;當有一個可以合理互相傷害的平台出現,你會不會也想要踏足其中來試一試!?
Fight Club本來的立意極佳,但小打怡情、大打亂性的老祖宗智慧果然不假;道德理智只是一條線,當鼓起勇氣跨出了那步,很多事情都會隨之out of control。
可怕的是,我們也都被Tyler那迷人的、挑戰我們舊有觀念的教條折服了,像是對獸醫彷彿奪魂鋸 Saw的人生啟發、惡魔教室 The Wave感強烈的群眾催化、Stop being perfect、You are not special... ...這些左派的、反資本主義的、反菁英的思想是我們現代人在文明束縛下渴求的出口,讓我們觀眾也一起陷入Tyler的思想和David Fincher的鏡頭魅力中,一同走向這個從現實出發,最後迷幻又崩壞的結尾。
主角最後終於發覺他跟Tyler的一體兩面,就像是我們自己心中規範和自我的共存關係,太過被禮教綁死就是他本來過的慘白人生、太過自我中心就是Tyler的離經叛道;電影型塑出了虛構的分身跟你爭辯扭打(停車場監視器那段搞得很像鬼入鏡 Paranormal Activity),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衝突卻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而且全年無休。
聽別人說過,我們這年代的年輕人總留著些反叛的血液(也許每個年代都是這樣的),那是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跟自己革命: 要過平凡的人生或去闖自己的路、要循規蹈矩的工作或是隨興所致的流浪、要光鮮亮麗還是鼻涕鮮血,除卻了西裝、薪水、職稱、存款,到底什麼東西才可以真切的代表我們是怎樣的人?
這電影丟了這問題給我們,最後卻沒有打算說死我們這個答案,反倒用了奇幻的手法劃下結尾。
最後和Marla的牽手看著世界崩壞的結尾堪稱經典橋段,他們兩個不需要再對彼此偽裝,因為Marla認識的Tyler就是他最深層的淺意識;壓抑的主角,最後想通了一切,回頭認清了自己愛的想要珍惜留住的,在爆炸中跟這壓抑的城市說再見。
爆炸後就是重生,儘管他們依然還是活在現實世界的社會壓力下,但走了這一遭得了這體悟,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有個人在旁邊攜手重新開始?而我們觀眾們看完全片,到最後這個爆炸,我們是否也跟兩個小時前的自己有所不同呢?
總的來說,姑且不論演員的演出多迷人、David Fincher的風格多獨特、音效剪接個性十足、劇本台詞處處是經典... ...光是這濃厚又的思辨味道,挑戰現代文明社會中每個人奉為圭臬的價值觀,強烈又直接的衝擊,實在值得我們每個人把他收進床頭電影櫃裡。等到哪天,我們再大了些、再社會化了些,回頭看Edward Norton和Brad Pitt之間的衝突火花,我們的心中一定又會是不同的感受了。
想看的人,請直接去把藍光請回來供著,這麼經典的片子一定要用最好的畫質和喇叭來享受啊!
喜歡這片的人,你可能還會喜歡:
Edward Norton的巔峰代表作+雙線交錯的劇本探討種族議題及家庭教育: 美國X檔案 American History X
兩度叩關奧斯卡最佳導演都鎩羽而歸的David Fincher+其中我個人比較愛的是這片(班傑明比較不是我的菜): 社群網戰 Social Network
附上預告片:
算剪的很不錯的預告片了! 重點是沒有我很討厭的那種,早期美國片配的古怪旁白... ...
音樂使用The Pixies的Where is my mind也非常的適合!
還要推薦IMDB的Trivia專區,我一向都很愛這個欄位,每次看完電影都會點開來看看!
尤其是下面Spoiler的地方,看完這片後,請務必回來服用。
會蠻佩服David Fincher和編劇Jim Uhls放了這麼多小用心: 許多聲音、對話和物件的使用都很早的就影射了主角Tyler的一體兩面... ...
實在是值得二看、三看又四看的經典神作!
順道一提的是,我有點想找Edward Norton的一戰成名作驚悚 Primal Fear回來看
有人知道現在在哪裡還找的到這片嗎? DVD店會有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