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再次端出溫馨暖流+劉德華x葉德嫻的黃金組合+英文片名a simple life簡單又點題!
(在末日之前溫暖你是不是後來加的啊... ...我總覺得好像之前沒看到這句= =)
(是張厲害的電腦合成照片,葉德嫻偏向沒什麼變不過劉德華還真的有些神似XD)
看完到現在隔了一個多月才來寫這篇
不是這片不好看、或是沒東西可以寫、更不是我刻意想要富堅
只是版主前一個月跑去準備考試了所以拖到現在啊... ...
考都考完了,該專心回來泡電影了:)
雜事聊完,回頭說正事說電影
許鞍華這個導演我算是一試成主顧
從朋友推薦的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開始、天水圍的夜與霧 Night and Fog、得閒炒飯 All About Love一路看下來
除了沒有砸過自己的招牌的齊一水平演出之外
我更喜歡的,是在她描繪人性的部份
在她鏡頭下面的人物永遠都這麼貼近我們觀眾、我們永遠都可以感受到她想要傳達的那份情感
再加上香港出身的她每一部片子都環繞著這個她長大的環境,自然多了份熟悉的味道。
承襲著類似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的那種恬淡的步調
這次的桃姐更是把鏡頭完全聚焦在主僕之間,其他人的戲份減到極少
導演、編劇、主角兩人的功力能否撐起這近兩個小時的電影,是最大的關鍵!
比起前面提到的這幾步,個人覺得許鞍華這次的手法特別的輕、特別的留白、特別的有味
從一開始桃姐買菜、整理家裡、跟Roger少爺的互動
一直都讓人思考說正片到底開始了沒有,但沒想到就在這點點滴滴當中她就已經在傳達她想說的事。
一個主人、一個老僕所衍生出來的主僕之情可以多麼的單純又多麼的醇厚
那種長年累積下來的信任
Roger對桃姐已經超過超過對於僕人的關愛(一起去參加電影特映會、親自打點養老院的大小雜事)
出錢也許是大爺、但是願意出力親力親為的才代表關心入微、用情之深。
劉德華這次號稱是洗盡鉛華的演出,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我真的徹底的忘了他是劉德華
除了擔任電影製作人的時候之外,我格外的讚賞他帶著眼鏡跟養老院的員工們斡旋的片段
是這麼的放下身段,我看到的就是一個單純謙遜為長輩服務的一個晚輩
沒有什麼主僕之間的界線,而是真的把她當成一家人的不見外
這對於我們這種沒有經歷過主僕關係的觀眾來說,是很難想見的一個關係。
桃姐對Roger也已經超過對於主人的伺候(主人的感情世界、還有跟主人一家人如此親暱的互動)
桃姐這個四代老僕見證著這一家的悲歡喜樂
像這樣不離不棄的老僕在文學歷史上偶有所見,但真的躍上影像的好像沒有很多(小人看的電影可能還不夠)
葉德嫻用平實的演技奠定了我對於忠心耿耿老僕的意象
特別喜歡他跟Roger走在一起的閒話家常,那是真的毫無隔閡、毫無階級的兩個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搬進養老院之後不管是期待著Roger的來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表現
都讓我們看到年邁老人不善表達的一面。
說到年邁老人,導演這次放了很大的篇幅在介紹香港養老院這個部分
有些市劊的商人嘴臉、有些分不清楚是牢房還是養老院的地方都帶我們看到這些社會的角落
在感人之餘又讓我們多了三分省思
有些電影除了娛樂價值之外更有著些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東西
也許不會把這件事情擺在最主要的場景或是劇情主要發展的地方
但是每次帶到的時候,都不浪費篇幅的讓觀眾看到他想要說的、想要表達的
用我們觀眾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是非對錯
這種領略也才真的可以是可以存在我們心中久久不散去的感覺... ...
總的來說
A simple life這個故事說的就這麼簡單、這麼樸實的一對主僕相伴走過生命最後的故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乾」這兩句李商隱的千古絕唱
剛好用來搭配桃姐生命走到最後的犧牲奉獻
除了許鞍華導演在說故事這件事情上面的意境高絕、劉德華、葉德嫻兩人的真情流露
現代人早已遺忘的那種真摯互信的情感(也是許鞍華導演最擅長的部份)才是這部電影最提味也最迷人的地方。
值得再看一次的電影!
如果你喜歡這片你可能還會喜歡:
愛上許鞍華的第一部片+之前國片台有放過再看一次也是愛不釋手: 天水圍的日與夜 The way we are
附上預告片:
有沒有人知道哪裡看的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