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商業驚悚片總替自己商業常識的不足而覺惋惜+各角色深刻且互動出色+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定律... ...
(有點討人厭的大堆頭排排站的海報,不過我蠻喜歡那個切割的下面是做成股價下跌的圖示。)
(中文版的海報有的時候文案下的比較誇張,平民致富第一課是扯了點,不過還蠻有氣勢的就是了。)
(這種色調和明星排列實在老梗,文案點題但也沒特別到讓人記住,總而言之是過目即忘的海報。)
(這張海報反而讓人印象深刻,大牌雲集並不代表要把他們全部排出來啊:))
從華爾街 Wall Street成功帶起金融商戰片的熱潮之後,三不五時就會看到這類的片子。不過說實話,這種題材一直不是大眾喜歡的片型,畢竟對沒有接觸過股票商場的觀眾(包括我)來說,這種片子頂多引起些驚嘆,但對感同身受的部份就稍微薄弱了一點。
這部入圍去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Margin Call雖然也是相同類型的片子,但可看的出本片在台詞劇本上下的苦心,以力求突破。
故事基本架構簡單至極,完全把時間壓在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前的24小時,場景也全部在一間投資銀行當中。在一陣裁員風暴過後,一位菜鳥風險估算師在資遣員工留下的隨身碟中計算出公司的重大虧損已在崩壞邊緣。當天晚上公司高層雲集,短短的一夜之間看到人性的諸多面相... ...隔天市場一開市,在大量黑心拋售出清之下,造成全球恐慌的金融風暴就此展開... ...
(第一波被裁掉的Eric(Stanley Tucci 飾)就是找出虧損的風險管理師,卻在事件爆發之後第一個被找回來,避免風聲走漏... ...)
從大綱大概就可推知這一部片子不會有太多的飛車爆破、喋血謀殺、槍戰往來(畢竟也就在同一天晚上是要去哪裡策畫這麼多東西),看慣了重油重鹹好萊塢片的觀眾不免皺眉的問: 那這樣這片緊張刺激在哪裡?
如果你期待著緊張刺激、懸疑驚悚,那這片可能真的滿足不了你的期待,因為這片販賣的是另外一種少見的戲劇張力。
(全片裡連謾罵、嘲諷、攻訐這種言語的凌厲攻勢都很少出現,有的只是討論,還有如同片名所說的黑心交易員們的告白... ...)
在全片中,我們平靜旁觀的看著這整個大局的崩壞,沒有什麼激進和衝突,但就在穩定的沉重氣氛下很多東西就已經決定、很多悲劇就已經註定;說白一點,跟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是一樣的,就像片中帶到的路人一樣,他們什麼感覺都沒有(不也跟我們觀眾一樣?),但在不知不覺中很多事情就已經註定,Peter的那句they have no idea what's about to happen道出我們很多等到發現已經太遲的無奈。
這種持續穩定的沉重氣氛在其他電影中是少見的,畢竟這樣很容易使全片沒什麼記憶點,但作為一部商戰片,我反倒覺得這氣氛是洽當的,我想是這剛好符合我們現代生活的情形吧!
而形成這樣沉重氣氛的原因很多,但劇本的獨樹一格絕對功不可沒。
先從角色塑造看起,可以劃分出年輕和資深兩個世代,而在這兩個世代中的人又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去盤算整件事情、盤算自己的未來,有人跟隨、有人拒絕、有人落淚、有人接受... ...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人性,不管是資深和資淺兩邊在做決定和承擔上的不同、每個人在面臨自己要做的壞事所把持的態度都值得細看,也很容易在這些辦公室潛規則裡面找到自己的縮影,這是角色塑造上面的成功。
(Simon Baker一直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員,也許是那一頭金色捲髮實在很搶眼,獨特的氣息用來演出這位年輕的老闆很是適合。)
像是Kevin Spacey飾演的Sam是片中關鍵的人物,身為公司老臣但在公司裡面的地位居中,同時面對上面來的壓力、和要怎麼帶下面的責任,他的表現就很微妙,從一開始的堅持不願意參與,到後來顧全大局被迫加入(在公司的中間份子往往如此),最後完成後不甘良心譴責毅然求去,卻又因為最最現實的因素留了下來。
(我一向很愛Kevin Spacey,就像是鄰家大伯一樣的他可以融入各個角色,算是那種每個人都看過他但卻叫不出名字的演員XD)
而資淺的Peter(Zachary Quinto 飾)代表的是另外一種類型,發現了公司的虧損後他善盡義務的跟上級報告,卻在遵從上級指示處理危機的時候出現疑竇,為了自己的前途和資產,拋卻了疑慮選擇跟隨上級的指示,跟同齡同事比起來他似乎挺過了這次的難關也獲得了升遷,但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就擺在眼前不由得他不注意。
(也許是Zachary Quinto的長相吧,明明只看他演過先生你哪位 What's your number?對他就有印象,是個我還蠻喜歡的演員這角色也很適合他。)
(好久不見(尖叫)的Demi Moore扮演被犧牲的中層管理階級Sarah,勉懷風韻之餘可以順道注意在中段她獨自沉思的那幾幕。)
以一個觀眾的觀點來看會覺得理所當然、事不關己,但以另一個的角度來說這不正是我們許多人的寫照?這部片子如果以另外這種把自身經驗帶入的角度來看,我想會平添很多況味。
除了角色塑造外,劇本中另外值得誇獎的是台詞的精煉。撇除掉財務名詞(每每看這類片子,總替自己商業常識的不足而覺惋惜)不說,全片台詞其實極少,要怎麼在有限的台詞篇幅下面鈎勒出每個角色(搞不好全片它只有兩段台詞)就看編劇的功力,本片雖不到句句經典,但許多台詞絕對值得記下。
(Jeremy Irons飾演的Tuld是全公司最大的決策者,鏗鏘有力的台詞和商場老將的形象是全片重要的張力輸出。)
像是大老闆Tuld的兩段長論,第一次是跟全體開會時的那句be first, be smarter, or cheat和We may survive道盡商場一切訣竅;第二次的We just react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很多事情沒有所謂的是非對錯,純粹只是對誰而言。
除了上面提到的劇本經營得宜之外,我還欣賞片中許多加分的小地方。像是片中巧妙提到音樂的比喻之後,後面搭配音樂的停止和減緩來環顧辦公室、伴隨劇情進展;中間還有陽台抽菸聊天的那個跳樓論調、搭電梯的時候夾在中間的掃地工(完全不知道風雨欲來的表情);片中安插的生病的狗和最後那個挖墓穴的收尾,都帶有些絃外之音,也算是為這片步調偏慢的片子所加上的另外調劑。
總的來說,這部片在商戰片當中以持續輸出的沉重壓力、精鍊的劇本架構,渴望在同類型片子上面做出區別。成效上面我個人是覺得蠻耳目一新,但取而代之的代價就是在娛樂性上面比起緊張刺激的其他同類型片確實少了一些,也讓它在觀眾接受度和票房上面受到不小的影響。但如果耐的住這種沉重氣氛、緩慢推演片子的觀眾,這片不失為一部近期的好片選擇。
想看這部片的人,現在這片正在戲院熱映中,也歡迎大家帶著錢包前往戲院捧場啦!
喜歡這片的人你可能還會喜歡:
金融商戰片的經典之作+金獎導演Oliver Stone的里程碑之一: 華爾街 Wall Street
多年後的第二集+以新舊時代的交錯和不變的金融議題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華爾街:金錢萬歲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附上預告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