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台北這麼美+一段自我追尋親子關係大躍進之旅!
(為什麼有種這張海報不太用心的感覺= =)
霓虹心最大的賣點也許是在於這是第一部台灣和瑞典跨國合作的片子
在說正片之前我一定要先說為什麼台灣的電影很愛以同志議題來做宣傳呢!?
老實說如果不是事前的宣傳和報導
甚至還有一個刻意剪出來的情竇初開版的預告片
這部片其實一點都感覺不出來不含同志成分的
並不反感這種宣傳方式
只是明明沒有還硬要被用這樣宣傳還真是有點看到彈性疲乏了!
(連映後座談有人問導演導演自己都說他沒有要放入同志成分的= =)
撇開這一切
霓虹心想要表達的是一對母子之間的自我找尋之旅
母親在尋找的是一段遙遠又帶著幻想的
兒子在尋找的則是一個壓抑之下的逃離
他們為了這些期待橫越了半個地球
卻在這最陌生的異鄉找到了他們母子之間塵封已久的感情
故事從一開始就是母親的矛盾心境為開頭
帶著點對現實和對兒子的難過和掙扎
她選擇帶著兒子來到這異鄉
希望可以在這異鄉得到些什麼或者是獲得一些逃離
所衍生出來的這個異國故事雖不圓滿但還算是美好!
老實說劇情本身有些薄弱
不管是母親或是兒子的線的發展都有些無以為繼的感覺
如果不是弟弟(黃河飾)這個角色的加入感覺就會更明顯
在看的過程當中一直感覺有種明明是短片的題材卻硬拍成了長片的辛苦
在一些太過慢步調的鏡頭和沒有太大含意的對話當中這種空乏顯的特別尷尬
如果全片剪成一半的長度應該會有讓人更印象深刻的表現!
演員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也不覺得特別的驚豔
飾演媽媽的坎城影后潘妮拉奧古斯特是全片最重要的一個支柱
不論是發現夢想破滅時的尷尬
或是被兒子發現秘密的矛盾
或者是渴望重拾親子感情的期待
或者是拯救孩子那種迫切的心情
本部片比較像是聚焦在這位母親的成長之旅上面
潘妮拉奧古斯特漸進而不誇張的演技也成功的說服了觀眾
讓整部片有了該有的主線!
而飾演兒子維特的路威帕莫
打著瑞典療癒系美男稱號的他演出還算平穩稱職
以一個今年未滿18歲第一次電影演出的經歷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也許是劇本所限
總覺得這部片子裡面這個兒子維特要傳達給觀眾的到底是什麼情緒有些難懂!?
反而是跟黃河之間的友誼讓人覺得簡單而單純討喜
那句吞吞吐吐說出的只是不想跟她獨處和期待的眼神是友誼最簡單的象徵
對了!順道一提
路威帕莫本人人很好而且非常的逗趣好笑的感覺!
11月底再回台灣來宣傳的時候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聽聽他們的映後座談會啊!
黃河整部片總讓我覺得本身這個角色太飄忽了
原先的發想應該是加入弟弟這個角色讓兒子的線比較豐富一點
讓他在異鄉的旅程當中有筆美麗的插曲
但有些空乏的友誼進行方式和最後的感覺很像硬要加入的歹徒逼迫的橋段
(我真的不太相信歹徒會逼迫這種事情... ...)
讓我都覺得這個異鄉的插曲實在很可以拿掉或縮減!
讓故事主軸回歸單純親子之間的追尋過程會比較聚焦的感覺!
本片反而最強的地方是落在場景方面
台北很多地方都拍的非常美!
不管是廢棄的屋子、高架橋、傳統市場... ...都很漂亮
從這部片應該可以剪出一片台北市的觀光局影片吧XD
再加上男的帥女的美的元素
整部片看下來賞心悅目看的還算很開心!
總歸來說
作為劉漢威導演的第一部全片感覺還是帶著一點實驗的感覺
整體的故事發想還算是特別也有足夠的場景調度功力來說這個故事
只是這故事說起來夠不夠生動夠不夠有趣就是每個人見仁見智的感覺了!
這部片要等到12.4才會上映
一樣附上預告片:
還有下面這個特別剪出來的情竇初開版的預告片:
(你說說這預告片誘不誘導人啊XD)
p.s.
順道一提:英文片名Miss Kicki是媽媽的名字
而翻成霓虹心是因為片名的瑞典發音很像中文的霓虹心
除了音譯之外還因為台北就是這樣一個滿是霓虹的城市所以就這樣翻了
還蠻喜歡導演映後座談解釋的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