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瞎搞但低級笑點連番轟炸著實爽快+聽得懂台語的人才能領略+今年過年想帶長輩進場哄堂大笑的首選!
(構圖簡單的海報,上面的三分切割反倒有種俐落感,比起單純並排本人覺得更好一些。)
(豬哥亮的半臉就足以吸引觀眾進場,猶抱琵琶半遮面這道理女生可以用、男生也可以用。)
語言可以形成一種文化,尤其是市井小民的粗鄙語言特別暢快淋漓。今年賀歲片中這片大尾鱸鰻就是個典型代表,況且,從票房來看,這片確實取得了莫大的成功(已經是台灣票房影史第四,有嚇到我),影片好壞見仁見智,但從成功者身上找尋些優異之處是我每每喜歡做的事情。
本片劇情對於看慣電影的人應該是蠻難以忍受,基本上定調成是插科打諢的鬧劇;跟一般我們看慣的喜劇不同的地方在於喜劇是在大致合理或者是生活化的劇情上加笑料,但鬧劇是在笑點中硬把劇情連串接起來。
沒有孰優孰劣,只是在這樣的認知下,對於這類鬧劇的要求自然就會擺在笑點多一些;而市井語言的笑點連擊,就是這片之所以能夠獲得廣大迴響,進而取得票房上面成功的關鍵。
全片罕見的幾乎全以台語,或者是台灣國語發音,而笑點也幾乎全是埋在台語文化的諧音中,要能夠領略全片笑點,不只是要懂台語、更要熟台語文化是最基本的要求。
再說本片的笑點,儘管粗鄙了些,但在頻率和上三秒一梗、五秒一笑;強度上面有豬哥亮領軍一票老手新秀演出,比各台除夕特別節目更大牌雲集(個人最愛的是三朵花跟豬哥亮首次碰面的那段,討論頻率的那段,很老梗,但一票資深演員套好招的誇張表演還是很好笑有力),本片在中南部熱賣並不是讓人意外的事情。
我反倒覺得全片最突兀的是在感情戲的處理上。為了讓全片不流於歌廳秀鬧劇,片中寫入了電影當中最用的感情元素: 愛情和親情。但偏偏在這樣笑鬧連篇的劇情中,硬寫入這樣的橋段,少有鋪陳、情緒處理的也不細膩,演員演的越是用力,觀眾就看的越發不知所以然了... ...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除夕特別節目或豬哥亮的萬秀豬王這類的節目做來做去都是皇上選妃,永遠也不會想要認真談情說愛的原因。這片雖然拉長到了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但在結構沒有多大改變的情況下,我個人是覺得沒必要寫入過多感情的(也沒多少人是為了楊祐寧和郭采潔去看這片的吧)。
姑且撇開好雷壞雷、好片爛片的論戰,這片能獲得這樣廣大的成功,一者重在宣傳。豬哥亮並不是第一次復出拍片或拍電視劇,但成本夠、宣傳足,主打豬哥亮主角的片子算是第一部,在中南部台語為主的鄉親注目度高(活了25歲,第一次聽到我奶奶跟我說她想進電影院看這片,我都快要哭了)。
成功的第二點在於鮮明的風格。不管你喜不喜歡,這片濃厚的秀場味確實難以跟先前的任一部國片歸在同一類,修剪掉一些突兀的部份,全片的風格確實齊一且強烈,鮮少有類似作品,對於喜歡這類表演的觀眾會愛不釋手、甚至二看三看也都在意料之中。
總的來說,這片儘管劇情上破綻百出,但相對的它的長處也很明顯,新鮮熱辣的在地語言堆砌出的笑點連擊,也許難登大雅、也許豬哥亮老調重彈,但電影本該就有各種面向,怎樣的電影都有人愛(看完這麼多天,我奶奶說到這片還是笑呵呵,跟我一起去看的哥哥和女友也都很愛,我很謝謝這片,真的),就看您買不買帳。
想看的人,這片仍在電影院熱賣,準備挑戰影史第三位,既然他優點缺點鮮明,就看你願不願意買張票捧個場了!
喜歡這部片的人你可能還會喜歡:
台式笑點的小兵立大功+豬哥亮篇幅短短也很亮眼+電視台重播值得一看: 雞排英雄 Night Market Hero
附上預告片:
留言列表